疫情之下,新西兰烟花卖断货
【环球时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王 淼】新西兰被称作“上帝的后花园”。在这里,人们对烟花的绚烂情有独钟。新西兰的“烟花节”每年仅有4天,普通百姓只能在11月2日至5日这几天购买烟花产品。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不能燃放烟花,但新西兰政府只鼓励人们在11月2日开始的两周内放烟花。
新西兰烟花卖断货”/>
新西兰基督城的灿烂烟花
源于“阴谋”的烟花节
“烟花节”是新西兰华人对这一传统的称呼,其实这个节日的本名是“盖伊·福克斯日”。这个燃放烟花的习俗与发生在英国的一起政治事件有关。
相传在400多年前的英国,盖伊·福克斯和其他11位天主教教徒策划炸死信奉新教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和其他议员。1605年11月5日,盖伊等人在议会大厦的地下室存放了大量炸药,计划在10天后引爆,史称“火药阴谋”。不过,包括盖伊在内的所有参与者还没来得及引燃炸药,就统统被抓获。盖伊等人于次年2月10日在伦敦塔被处死。为了纪念躲过这次“国难”,詹姆斯一世决定将11月5日定为“篝火之夜”,在当天举行烟花表演、篝火庆祝活动,并在议会大厦举行朗诵会。
随着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扩张,这一习俗被带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近年来,来自各个国家的新移民迅速增加,新西兰文化也逐渐从欧裔白人为主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转变为包括毛利人、亚裔等200多个族裔的多元文化。当代新西兰人逐渐淡忘了烟花节的历史渊源,更多地关注通过燃放烟花庆祝一年中的成功与喜悦。新西兰地处南半球,11月初正是春夏之交,燃放烟花成为亲朋好友团聚、享受生活的好时光。
只能放烟花,不能放爆竹
新西兰对民众燃放的烟花种类有明确的限制,多为适合家庭燃放的套装烟花,禁止燃放二踢脚和鞭炮等具有杀伤力的爆竹类产品。市场上销售的烟花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检验,控制装药量,达到即使燃放过程中出现意外,也不至于伤害燃放者的保护效果。许多中国常见的烟花也是新西兰人热衷的产品。比如中国的“魔术弹”,在新西兰被称作“喷泉”;中国的手持“仙女棒”,在新西兰叫“冷火”;礼花弹则被称作“导弹”。商家也会销售引燃线等辅料,热衷于自编烟花燃放效果的“发烧友”可以通过连接引燃线完成丰富多彩的编排。
在新西兰购买烟花需要提供身份证件,证明年满18岁。烟花零售店拒绝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花产品。由于每年的销售期只有短短4天,基本上所有烟花销售公司都只在这4天搭建临时的销售点。受过培训的个人,也可以申请在这4天以授权经营的方式开个烟花摊,“赚点小钱”。新西兰的烟花产品价格不低,最基本的手持烟花套装在15新西兰元(约合69元人民币)以上,比较受欢迎的家庭套装价格从数十新西兰元到数百新西兰元不等。尽管烟花属于“一次性”消费,但是依然常常供不应求。尤其是当下,新西兰的疫情正在迅速蔓延,最大城市奥克兰已经封城80多天。在枯燥的封城期间,烟花带来的惊喜与希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自己开心,不要打扰别人
新西兰人对个人隐私与公共空间看得比较重,一般燃放烟花都是在自家的后院,这可能会打扰邻居,尤其是老人、幼儿和宠物。因此,新西兰的烟花燃放在空间和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或乡规民约。公园、海滩、森林、人行道、高速公路以及人流密集的场所禁止燃放烟花。考虑到他人的休息,烟花燃放一般规定在下午5点至晚上10点半,不能拖到晚上11点以后。如果发现深夜燃放烟花,居民可以拨打市议会的噪音投诉电话。必要情况下,警察会到现场测试噪音指数并检查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当然,唯一的例外是元旦,当天可以最晚燃放烟花至凌晨1点。
新西兰的民居多为木结构的低层独栋建筑。政府网站和烟花产品包装上会列出燃放烟花的注意事项。比如建议人们在燃放烟花前准备灭火用品,可以是一桶水或家用灭火器。当出现烟花引燃失败的情况,通常不建议人们再次尝试,而是用水浇灭,等待15分钟以上再做处置。烟花节期间,最郁闷的往往是宠物。因为担心烟花的声光效应惊吓宠物,许多主人选择在烟花节期间暂停或错开时间带宠物户外散步。新西兰的动物保护组织也会提醒,故意用烟花惊吓宠物的行为将受到警告甚至被起诉。
近年来,考虑到安全和污染等因素,新西兰政府鼓励人们在烟花节期间观看各地方政府或公共机构组织的烟花表演活动。例如,一年一度的万圣节烟花表演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遗憾的是,由于疫情防控对人群聚集的限制,今年的多个烟花表演活动已经取消。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今年的烟花销售异常“火爆”。记者这几天尝试购买烟花,却发现多个烟花公司的网站都挂出了“售罄”的牌子。在一家新西兰主要烟花公司的社交账号上,老板不断更新着各个地区和各种产品的销售情况。有店主惊呼,“今年增加了20%的订货,没想到两天都没有撑下来”。帖子下面的评论区更是热闹,有民众“抱怨”,“我们城市的烟花销售点很快断货,我只能开车两个半小时去皇后镇买烟花。”
[新西兰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